9月26日,菜鳥宣布與中通、圓通等快遞合作伙伴一道,正式上線視頻云監控系統。這意味著全國各類物流場站內的百萬個攝像頭,將從簡單的監控回溯設施,升級為智能感知設備,開啟“物流天眼”,實現對場站的智能管理。當天,德邦、中通、圓通、申通、百世、韻達等快遞公司與菜鳥簽約,正式接入這個基于物流IoT的智能系統。這套系統將在今年雙11發揮作用。
“物流天眼”系統是何物?
“目前中國快遞業有超過1000個分撥中心,18萬個網點,攝像頭100多萬個。”菜鳥倉運配技術負責人李強說,物流場站人車流動大,管理難度和成本高,菜鳥提供的這套“物流天眼”解決方案,依托原有攝像頭和原有帶寬,疊加了菜鳥算法,將普通攝像頭變為了智能的IoT設備,實現了場站數字化、管理智能化。其結果就是既不會顯著增加設備成本,又明顯能提高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菜鳥的物流“天眼”視頻云監控系統將全國超過1000個分撥中心、18萬個網點的100多萬個攝像頭全部智能化,通過智能算法分析采集感知到的視頻數據,實時分析車、貨、人的動態,并為管理者做決策輔助。傳統攝像頭的問題是,絕大部分功能都是出于安全需求,只做場地內異常問題回溯,如果想實現聯網,因為設備型號復雜、數量龐大、對帶寬要求極大,聯網成本巨大。
菜鳥視頻云監控系統的解決方案是無需快遞合作伙伴更換設備和增加帶寬,只需安裝邊緣計算設備,就可以將視頻流變成視頻切片;此外,面對數以萬計的計算量,菜鳥采用了計算資源彈性伸縮技術并使用機器學習,保證算法準確率的基礎上,還可以自主學習識別業務異常場景,不斷進化。
目前,德邦快遞已經接入了這一系統,德邦快遞營運研發中心高級總監丁俊哲說,現在的攝像頭可以智能識別貨車到達、卸載情況,智能推薦空余停車月臺,以及場站內貨物堆積、人員搬運等情況。這些原本需要使用人力現場巡檢的工作,均由攝像頭完成實時識別,第一時間智能推送給總臺,由總臺調集人員迅速處理。據悉,僅是貨車進出場站的效率就提升了54%,人員成本從之前的573萬元下降到了現在的283萬元。此外,德邦的另一項測算數據顯示,其快遞場站內流轉效率因此提高了15%。
據介紹,德邦快遞接下來還將使用這套系統,實時識別場站內員工的不規范操作,直接進行貨物破損的識別以及定損,避免了事后查監控的繁瑣以及產生的額外成本。據德邦快遞預計,接入這套系統后,德邦快遞一年可節省成本近千萬元。如果算上物流效率提升以及貨損率降低,一年可產生過億元效益。
菜鳥網絡的物流 IoT 戰略
今年5月31日,菜鳥正式宣布IoT戰略,提出做物流要素的在線化和數字化,這是菜鳥的最核心戰略之一。菜鳥相關負責人表示,物流IoT戰略的宗旨就是幫助合作伙伴讓整個行業實現包裹,以及車輛、配送員、倉儲、分撥等等一系列物流要素的實現在線。讓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通過IoT連接,從而達到可以智能調度的程度。
在這個基礎之上,菜鳥還將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資源的最優匹配,降低整個社會的物流成本。同時還可以無死角地感知全鏈路的物流過程,更加精準地投遞,大幅度提高消費者的消費體驗。菜鳥網絡為何將物流IoT推到一個如此高的地位呢?相關負責人表示,IoT是實現物流要素在線的一個很好的路徑,“我們最開始做電子面單就是想做數字化,想做在線,但是某種程度上,這是假在線。”電子面單雖然將包裹數字化了,讓它得以在數據網絡中呈現,但并不是實時的。快遞公司和消費者并不清楚包裹在傳遞空隙間的實時位置,以及它是否被暴力分揀。
還有物流要素,比如快遞柜,過去只能掌握其空閑情況,但不知道它是否有故障,濕度和溫度分別是怎樣的。
包括物流園區、分撥場站、倉庫,這些物流行業的基礎要素,面積都是幾萬平方米起,管理成本高,精細度不夠。通過IoT技術、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可以實現智能的堆積度感知、溫度濕度感知、車位空閑程度識別,以及園區內抄水電表等等。還有運輸車輛,現有的車聯網往往是獲取車輛的信息,但是車輛的裝載量并沒有細致的掌握。這造成了車貨無法精準匹配。譬如車輛在a地裝了一批貨,可能還剩三分之二的空間,還能繼續往b地裝貨。利用IoT技術,物流企業可以實現對車輛狀態更精準的記錄,從而進行車貨匹配。
物流長期以來處于非常粗放的狀態,IoT時代最重要的價值是,通過讓物流要素在線,從而實現低成本的,對各種物流要素的信息的精準掌握,做出更精細化的匹配。目前,菜鳥已經在倉儲、運輸節點、車輛、末端、包裹等環節加大IoT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并將陸續發布各類IoT平臺級產品,與全行業共同推進物流IoT連接,加快行業數字化和智能化。
看來,智慧物流,菜鳥在下很大的一盤棋!
貨之家—是一家跨境運輸、報關報檢、倉儲物流等綜合性國際物流公司,專業提供:跨境電商倉儲,保稅倉,保稅倉庫,保稅倉儲,電商倉庫,保稅物流,第三方倉儲,跨境電商BBC,進口報關,進口清關,進口報檢,保稅進口,包稅進口清關,進口清關代理。服務熱線:020-3655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