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頭疼的發貨問題
倉庫管理,目的是為了讓倉庫中的作業流暢,能夠滿足其他部門的需要。在所有環節當中,發庫是與供應鏈上其他環節最為緊密的部分。一個倉庫,能不能準時、及時、高效地將貨物發送到指定地方,是評斷倉庫管理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標。
現實里,很多時候倉庫中出錯的部分也經常會是發貨這個環節,尤其是三方物流。如果經常性的出現發貨失誤的情況,結果必然會非常糟糕。
只有掌握了與發貨各個有關的環節加以強化,才可能打造高效的發貨流程。
貨物擺放是核心
貨物的擺放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出貨的效率,合理規劃貨物擺放計劃,將有助于發貨時的效率提升。
技巧:
一、貨物保管
(1)貨品要面向通道保管。為貨品出入庫方便,方便在倉庫內移動,所以物品最好面向通道保管。
(2)對于有保質期、易破損的貨品,應采用先進先出原則,加快周轉。
(3)可在倉庫樓高的范圍內,盡可能地向高處碼放,提高保管效率。有效利用庫內容積應盡量向高處碼放,為防止破損,保證安全,應當盡可能使用棚架等保管設備。
(4)根據形狀采取相應的保管方法。如標推化商品應放在托盤或貨架上來保管。
二、貨物擺放、貨架規劃
技巧:
(1)根據出庫頻率規劃庫位。出貨和進貨頻率高的物品應放在靠近出入口,易于作業的地方;流動性差的物品放在距離出入口稍遠的地方;季節性物品則依其季節特性來選定放置的場所。
(2)同一品種在同一地方保管。為方便作業和保管同一物品或類似物品應放在同一地方保管,員工對庫內物品放置位置的熟悉程度直接影響著出入庫的時間,將類似的物品放在鄰近的地方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法。
(3)根據物品重量選擇保管的位置。安排放置場所時,當然要把重的東西故在下邊,把輕的東西放在貨架的上邊。需要人工搬運的大型物品則以腰部的高度為基準。這對于提高效率、保證安全是一項重要的原則。
貨物的堆放要有條理
技巧:
(1)貨品盡量采取立堆式操作,提高倉庫利用率;
(2)通道應有適當的寬度,方便倉庫人員揀貨,及貨品的上下架操作;
(3)應根據貨品本身不同的形狀、性質、價值等采取不同的堆放形式;
(4)貨物的堆放應容易識別與檢查,如良品、不良品、呆料、費料的分開處理。
要有合理的盤點計劃
技巧:
準確而有效的盤點將有助于提高發貨準確率,不會因為庫存錯誤率而耽誤發貨。
(1)把倉儲整頓和管理工作,在盤點中一并完成。尤其是在“預盤”階段,主倉應該放活料,呆料不要占據主倉位置,不管其貴賤。并且主倉存放的一定是良品。
(2)盤點并復核完畢后,實況資料(包括差異)呈交盤點主持人,一方面由會計部執行結算(包括調整及計價),作財務報表之依據;一方面由盤點主持人召開“檢討”會議針對料賬差異較大與較奇特的狀況,深入檢討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