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分保稅區升級為自貿試驗區后,綜合保稅區也迎來升級版。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對標國際先進水平促進綜合保稅區升級,打造高水平開放新平臺。
從1990年中國第一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區成立以來,中國目前共有138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分六大類: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出口加工區、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和跨境工業園區等。這些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為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促進對外貿易和擴大就業等作出了積極貢獻。
這六大類海關特殊監管區中,綜合保稅區的能級相對較高。也因此,2015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加快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方案》提出:
推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
整合類型。逐步將現有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跨境工業區、保稅港區及符合條件的保稅區整合為綜合保稅區。新設立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統一命名為綜合保稅區。
整合功能。逐步整合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保稅功能,使其具有服務外向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連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支持企業創新發展、滿足產業多元化需求、發揮集約用地和要素集聚輻射帶動作用等基本功能。
整合政策。規范、完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稅收政策,促進區內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同時為其參與國內市場競爭創造公平的政策環境。
整合管理。逐步統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信息化管理系統,統一監管模式。整合管理資源,加快完善管理部門間的合作機制,實現相關管理部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以下稱“三互”),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簡化整合、新設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審核和驗收程序,提高行政效率。
對此,貨之家崔總認為:綜合保稅區的升級整合和統一管理對于跨境電商保稅倉儲無疑是重大的利好消息,將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跨境工業區、保稅港區及符合條件的保稅區整合為綜合保稅區便于跨境電商的發展。
國務院常務會議又提出了包括便利企業內銷、促進研發創新、推進物流便利化、培育新業態、率先推廣自貿試驗區試點經驗等完善綜合保稅區營商環境的5方面舉措。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決策部署,完善綜合保稅區營商環境,進一步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有利于穩外貿穩外資、保持合理進出口規模、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有利于培育國內市場、激發內需潛力。
近年來,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企業開始積極參與國內市場,經營模式逐步向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方向轉變。為便利內銷和采購國產料件,區內企業希望能夠取得一般納稅人資格,享受營改增改革帶來的紅利。
此外,我國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以開展保稅加工和保稅物流業務為主,與制造業相關聯的研發、銷售、結算、維修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還不充分,跨境電子商務、融資租賃、期貨保稅交割等“保稅+”新模式、新業態規模還不大。
從完善綜合保稅區營商環境角度出發,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為了便利企業內銷,在綜合保稅區推廣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允許區內加工制造企業承接境內區外委托加工。區內加工生產的手機、汽車零部件等,內銷時不再申領自動進口許可證。改政策自2016年開始在7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試點,目前則推廣到全部的綜合保稅區。
此外,為了促進研發創新,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除禁止進境的外,對區內企業用于研發的進口貨物、物品免于許可。綜合運用保稅等政策,支持研發創新機構在區內發展。對區內新設研發、加工類企業,經評定符合標準的,直接賦予最高信用等級。
為了培育新業態,允許區內企業開展高技術、高附加值、符合環保要求的保稅檢測、全球維修和再制造業務。支持發展國際服務外包業務,促進跨境服務貿易。逐步在綜合保稅區全面適用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政策。支持具備條件的綜合保稅區開展商品期貨實物保稅交割業務。
與此同時,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提出,支持綜合保稅區率先推廣自貿試驗區試點經驗,推動各類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提升。
貨之家也會不斷完善,更好的開展跨境電商進口保稅倉業務,一站式為跨境電商進口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貨之家—是一家跨境運輸、報關報檢、倉儲物流等綜合性國際物流公司,專業提供:跨境電商倉儲,保稅倉,保稅倉庫,保稅倉儲,電商倉庫,保稅物流,第三方倉儲,跨境電商BBC,進口報關,進口清關,進口報檢,保稅進口,包稅進口清關,進口清關代理。服務熱線:400-807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