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航運企業都在向供應鏈方向轉型,可是究竟應該怎么做?在11月7日下午舉行的“數字化供應鏈”論壇上,阿里巴巴和德勤的高管接受了《中國航務周刊》記者采訪,就這個問題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說到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熱詞,“供應鏈”肯定算一個。放眼各大航運物流論壇,不約而同的以供應鏈為主題,再次凸顯了全行業向供應鏈轉型的時代特征。
有分析機構曾表示,即便改變供應鏈中某些環節50%的壁壘,都可以實現15%的貿易增量及5%的GDP增長。供應鏈業務巨大的增長空間,已成為航運巨頭間角力的新戰場。但問題是,在跨境電商貿易時代,客戶的需求是什么?航運企業又應如何圍繞需求,打造自己的供應鏈體系?
“數字化供應鏈”論壇現場
阿里巴巴:
做精準的供需匹配
無論貿易形態如何變化,了解客戶的需求是永恒的主題。
作為中國最大的跨境電商平臺,阿里巴巴昨日剛剛宣布,將在5年內,從全球商家向中國進口2000億美元的商品。
可以說,由跨境電商引領的進口貿易新形態,已初步形成。為之服務的航運業,應如何適應貿易方式和貨源結構的改變?
嘉賓共議物流業數字化轉型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肖利華在回答《中國航務周刊》記者提問時表示:“在中國貿易從出口為導向變為以進口為導向的情況下,市場常態也將從大批量運輸,向大批量與小批量混合的方式轉變。”
他認為,在這一過程中,航運企業需要做精準的供需匹配,多與合作伙伴溝通交流,快速發現客戶需求,并協同供應鏈體系滿足需求。
阿里巴巴將以開放的姿態,與在細分航線市場中有優勢的企業進行廣泛合作,共同打造全新運輸生態體系。
肖利華最后建議,航運企業一定要提前布局:“看十年,做一年,才有未來。”
德勤:拓展跨境保稅商品運輸
提供多種運輸方案
德勤咨詢大中華區供應鏈和制造運營業務線領導合伙人張天兵,則向《中國航務周刊》記者表示,航運企業拓展供應鏈是必然趨勢,根本還是圍繞客戶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務。
他介紹說,近些年,隨著數字化、新零售的興起,供應鏈架構也發生了很大改變。特別是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數字化消費時代的到來,改變了傳統的經銷體系。客戶需求在變,航運企也要從提供單一服務,轉向提供整體服務。
對于航運企業拓展供應鏈的優勢和難點,張天兵認為:“航運企業的優勢在于對海運市場的了解,以及有龐大的客戶基礎。在這一基礎上,如何獲取新資源,并根據客戶的新需求,組織新的物流活動,是最大的難點。”
為此,他建議航運企業應考慮整體供應鏈設計,合理配置物流資源。如在前端,可發揮航運在大宗貨物運輸方面的優勢,多拓展跨境保稅商品運輸。同時,根據客戶需求,拓寬多種運輸渠道,并提升為同一家客戶提供多種運輸方案的能力。
貨之家—是一家跨境運輸、報關報檢、倉儲物流等綜合性國際物流公司,專業提供:跨境電商倉儲,保稅倉,保稅倉庫,保稅倉儲,電商倉庫,保稅物流,第三方倉儲,跨境電商BBC,進口報關,進口清關,進口報檢,保稅進口,包稅進口清關,進口清關代理。服務熱線:020-36551360